快乐密码:一山电子抽象手绘学术展 The Code of Happiness — Digital Abstract Hand Drawings by Yi Shan

快乐密码:一山电子抽象手绘学术展

The Code of Happiness :Digital Abstract Hand Drawings by Yi Shan

展览时间:2016年5月28日-6月28日

Exhibition duration: 28th May – 28th June, 2016

海报 小图

展览名称:快乐密码:一山电子抽象手绘学术展

学术主持:贾方舟

策 展 人:王  萌

出 品 人:明天文化

展览总监 : 傅榆翔

开幕时间:2016.5.28下午3:00

研  讨  会:2016.5.28下午4:00

展览时间:2016.5.28-6.28

展览地点:独立映像艺术空间

地址:重庆市黄桷坪126号501艺术基地

支持机构:北尚当代艺术研究会

形式的观念

 一山先生从书法、抽象水墨、观念绘画的探索延伸到信息时代的电子媒介,创造出了一种体系性的新作品。从艺术创作内在逻辑看,这是他从水墨到油画“跨界”意识的进一步“新媒体化”,也是他“抽象视觉”探索的继续延伸,在这个通道中“观念”继续作为了“动力机制”。

如果说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所尝试的ipad“电子绘画”延续的是他对于西方绘画传统和摄影术视觉中媒介与方法的持续兴趣,他的“具象世界”与一山先生的“抽象观念”不约而同的电子化行为连线起东西方的这个时期的当代现场,说明艺术家们开始对新兴的电子媒介投以兴趣,他们用其创作最为敏感地对应了“信息时代”的视觉表征,在电子媒介中保存了艺术家的视觉作为和文化追求。在一山先生的电子手绘抽象中,首先带来的是“色彩的释放”,他尽情“导演”着红、绿、蓝,橙、黄、紫等等具体色的交响和对话。

历史上工业时代的来临赐予艺术家的“管装颜料”解放了创作者到户外创作的条件,进一步促生了“印象派”对于外光风景在架上的探索,进而引发了“野兽派”对纯色的使用和“表现主义”对于绘画情感的宣泄。一山先生的电子手绘的抽象作品保存了画面中的“手触”温度,对应了架上绘画中的“笔触”,更为重要的,让他从黑白的深沉哲理世界进入到了一种与色彩有关的“快乐哲学”的个体新境界。

这不同于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当代波普对于快乐的再现是借助“消费文化”的商品物性,一山先生使用的是其抽象绘画“观念的快乐化”转向。在这里,《青春》有其密码式的抽象动感,更有一种波状式的激动;《课堂》有其作为视觉屏幕的黑板,更有一种作为“信息”的波动符号;无论是《点状细胞》还是《线状细胞》的视觉形式不仅仅是由“抽象的意味”发动起来的形式的语言,而更是由科技视野的进一步“观念性”而引发的视觉构造:《变奏》、《重组》、《生发》、《围城》、《街舞》……

,这30幅电子手绘抽象在视觉生成的动力中都具有一种“观念机制”的共性,其主要格调定位在对于“快乐”的“形式分析”的总基调之中。如果说一山先生在黑白视界中的“后水墨”更多是从深沉的哲理式的大观念出发去寻找水墨和油画媒介中的表达从而诠释了“观念的形式”,那么他的电子手绘则更多是从数字化的形式出发,在一条抽象的视觉通道和那些更具生活化的具体观念之中找到了“形式的观念”。而目前来看,他的电子手绘在新媒体中创建了硬币的另一面,从最深沉之处迈向一种“快乐哲学”的视觉体验。

                                                   王萌(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2016年1月12日于中国美术馆

快乐密码:一山先生电子手绘的魅力

艺术批评家贾方舟

    一山先生以“快乐密码”为主题的电子手绘抽象展,是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别开生面的展览。“快乐密码”这个主题,说出了这个展览的基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艺术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充满快乐的心境,一是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会被感染上一种愉悦、欢快的情绪,至少这些作品不会给观众带来压抑、沉重的感觉,因为这是为这些流光溢彩的作品总的基调所决定的。

    一山先生多年来一直热衷于绘画语言的探索和转换,从书法到水墨画,从水墨画到油画,从单一的墨色到色彩。而艺术语言的特点又离不开它所藉助的材料特质,因此,正是材料的特质,决定了水墨语言和油画语言的差异。当他把艺术在语言层面的拓展与转换放到艺术史的背景中去思考时,他发现,书法与远古文明、水墨与农业文明、油画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他做出这样的推断时,一个问题出现了:作为后工业文明的电子时代,是否也应该有它特有的语言方式?那么,这个语言方式又是什么?

    于是,一山先生开始尝试“电子手绘”,即直接在电脑上用手作画。他想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山先生的电子手绘是在他的“后水墨”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后水墨作品虽然没有使用色彩,但他采用点、线、面结构画面的方式和多变的图式为他的电子手绘抽象结构奠定了基础。而由单一墨色向色彩的转换,又向他提出了色彩语言探索的新课题。

    在电脑上作画,过去也曾见人偶然尝试,但没有人在意它在语言方式上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只是觉得好玩,随意涂涂也就了事。而一山先生是真的把它当一件事来做,他想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绘画方式,而电脑正是过去任何时代没有的一种可以画画的工具。

    大卫·霍克尼曾称赞运用电脑作画的好处时不无幽默地说:再也不会面对作画时没了颜料的窘境。其实,用电脑作画的优势还远不止颜料这点事。一山先生的尝试足以让人耳目一新。在电脑屏幕上完成的作品,其效果和传统材质(纸面、布面、木板或墙面等)有很大差异。其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线条的爽利和明快,特别是在不期然的作画过程中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会给人带来许多意外的兴奋。

    电脑绘画技法十分丰富,一山先生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多种表现方法,使画面越来越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常常能创造出出奇制胜的精彩效果。图形的随意性、线条的流动性加上色彩的强烈碰撞,使画面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美艳,表达了对都市消费文化的视觉感受和在休闲消费中人的快乐心境。

    电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已经被许多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手段,在当代艺术大展上,通过电脑制作的作品愈来愈多,电脑作为艺术的一种“新媒体”,正是电子时代的一种新的语言方式。电脑手绘作为新媒体中的一种,无疑具有一种“当代感”,那种色彩上的通透明亮,在强度上所产生的视觉效应,恰与今天五光十色的都市文化相匹配。但这种工具和形式也有自身固有的不足,比如感觉简单化,缺少必要的深厚度等等,一山的电子手绘作品显然在努力克服这些由工具本身带来的不足,在有限中找到更多绘画的可能性和手绘本身的特有魅力。